痛風就在你身邊
談痛風罹患率及台灣現況
以前國人很少罹患痛風,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經濟起飛及糧食充足,還有酒的消費量逐年增加,罹患痛風的人數也急速的增加。目前痛風在我國已經不是稀奇的病,不但人數越來越多,發病年齡也越來越下降,目前最年輕的患者只有九歲,值得國人警惕。
紐西蘭磨呂族罹患率最高
那麼痛風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呢?依照國外學者的研究報告,歐美患者大約占總人口的○.三%到一.五%,日本為○.一%到○.三%,非洲比較少。研究顯示,居民的血清尿酸值與痛風罹患率有關,血清尿酸值越高,則罹患痛風的機會越多。就這方面而言,歐美和日本差不多,男性平均為五.○mg/dl,女性為四.○
mg/dl左右,我國稍微高一點。至於世界上罹患痛風人數最多的,應屬於太平洋群島中的紐西蘭磨呂(Mori)族原住民,平均血清尿酸值為男性七.○mg/dl,女性五.八mg/dl;其痛風之盛行率為男性一○.二%,女性一.八%。
痛風的發病背景除了遺傳體質之外,和高卡路里、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及酒的攝取量有關,一般人的血清尿酸值與卡路里及酒的攝取量平行,血清尿酸值越高,罹患痛風的機會也越多。
至於國人的痛風盛行率到底多少?民國七十二年筆者所服務的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曾和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的痛風中心合作,於萬華區舉行大型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痛風的盛行率為人口的○.四七%;依此推定我國罹患痛風者大約十萬左右。此外,我們都知道,原住民罹患痛風者比平地人多;為了進一步瞭解原住民患者到底有多少,我們再次與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痛風中心合作,民國八十四年在宜蘭縣南澳鄉東岳村的泰雅族原住民部落,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當地的痛風盛行率高達十五%。
為何原住民的痛風罹患率偏高呢?據推測,除了他們偏愛喝酒之外,和他們的種族也有關係。世界各地的學者曾對當地的原住民進行調查,結果均顯示有很高的痛風罹患率。美國甚至對移居夏威夷的各國移民做了一次痛風盛行率調查及比較,結果以種族和原住民接近的菲律賓人占第一位,可見痛風與種族有很大的關係。
國立陽明大學的周碧瑟教授等人,則曾在南投縣埔里鎮作社區流行病學的探討,發現三十歲以上居民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比例相當高。如予嚴格定義(男性大於七.七mg/dl,女性大於六.六mg/dl)則埔里鎮民的高尿酸血症盛行率為一七.三%,其中男性二○.三%,高於女性的一四.六%;男性的血中尿酸平均值也高於女性。若按一般高尿酸血症的定義(男性大於七mg/dl,女性大於六mg/dl),則盛行率高達二五%。
最近幾年由於經濟發展、糧食充足加上飲食西洋化,因此痛風人口越來越多。從民國七十二年起到八十九年止,筆者統計分析每年到和平醫院及宏恩醫院(即筆者所主持的痛風門診)求診的患者,並依美國風濕病醫學會的「痛風診斷基準」,發現於民國七十二年到八十年的九年之間,每年確定診斷「痛風」患者大約一千名;民國八十一年到八十三年,每年大約二千名。到了民國八十四年至八十九年間,每年已高達三千名左右。這除了表示我國的痛風病患越來越多之外,資訊發達及診斷技術進步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我國高尿酸血症者有二七○萬人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行政院衛生署發佈我國的高尿酸血症盛行率調查報告,證實罹患高尿酸血症高達二七○萬人;如果依照日本「高尿酸血症患者大約十分之一會罹患痛風」的標準來估計,國內的痛風人口高達二十七萬之多,與民國七十二年所做的調查結果十萬名相比,增加到將近三倍之多。
民國九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國內最具規模的健診中心「美兆診所」宋丕錕總院長,以八萬名健檢人士作為分析依據,發現男性前十大健康警訊排行依序為:尿酸高(四一.一%)、脂肪肝、肝功能不良等(參閱表一);女性則為隱藏性肥胖、體重超重、尿酸高(二四.四%)。整體而言,還是以「尿酸高」占第一位,高達三二.五%。如以八十九年與八十八年做比較,則尿酸高的年齡層分佈已下降至十九到三十四歲。男性「尿酸高」的異常率,則由八十八年三七%,上升到八十九年的四一.一%。
由以上結果顯示,國人罹患痛風的元兇「尿酸高」患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甚至比世界各國還多,這點不容我們忽視。引起尿酸高的主要原因除了遺傳之外,後天的環境包括肥胖、飲食習慣、使用不當藥物等,都是誘因之一。尤其我國固有的交際應酬文化就是暴飲暴食,結果既導致肥胖,也引起尿酸高、痛風多。可見要有效預防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應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
|